2022年一季度,妙可蓝多(600882.SH)依旧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妙可蓝多实现营业收入12.86亿元,同比增长35.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约7352万元,同比大增129.55%,成功实现开门红。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妙可蓝多的营收增加,主要是由于期内奶酪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9.59%。今年第一季度,妙可蓝多奶酪营收10.4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进一步增至81%。
近年来,妙可蓝多发展迅猛,2018年其市占率仅3.9%,2021年已增至30.8%位居第一,成为奶酪行业领军企业。在蒙牛入主,提供资源及资金支持下,妙可蓝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奶酪业务延续高增长
妙可蓝多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4月18日晚间,妙可蓝多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86亿元,同比增长35.24%;净利润7352.37万元,同比增长129.55%,接近此前预告上限;扣非净利润6876.52万元,同比增长118.13%。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妙可蓝多已经连续两年净利润增速超100%。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和2021年,妙可蓝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47亿元、44.78亿元,同比变动63.20%、57.31%,实现净利润5925.8万元、1.54亿元,同比变动208.16%、160.60%。
针对近些年保持利润高速增长的原因,妙可蓝多表示,主要是奶酪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同时规模效益进一步体现、毛利率上升及营销费用率下降带动归母净利润增加。
经过多年发展,当前我国液态奶、酸奶等细分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奶酪受益乳品消费升级正处于早期快速增长阶段,预计将成为未来乳制品行业的主要增长点。
妙可蓝多曾在2021年年报中就表示,按照“聚焦奶酪”的整体战略规划,公司进一步丰富奶酪产品种类,扩大奶酪产品产能,液态奶营业收入和毛利占比逐步降低。
具体来看,2021年,妙可蓝多奶酪业务规模持续扩大。财报显示,公司奶酪板块2021年实现收入33.35亿元,同比增长60.77%,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4.62%;同期液态奶收入占比总营收比例为9.6%。
数据显示,2022年1-3月,妙可蓝多奶酪产品营收10.42亿元,占总营收约81%。液态奶产品营收8855.17万元,不到总营收的12%。而在2020年,妙可蓝多奶酪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为72.88%,同期液态奶营收占比为14.51%。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公司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低温奶酪棒迭代升级以及常温奶酪棒推出,妙可蓝多一季度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8.8%和6.3%,优于2021年一季度的38.7%和4.2%。
同时,公司加强渠道精耕。2021年妙可蓝多全国已经发展5363家经销商,销售网络覆盖约60万个零售终端,触达全国96%以上地级市以及85%以上县级市。
加速推出新品拓展下沉市场
资料显示,妙可蓝多主要从事以奶酪为核心的特色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奶酪棒、马苏里拉奶酪、芝士片、儿童成长杯等,是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以奶酪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近年来,妙可蓝多加强品牌建设。财报显示,2016年至2021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36亿元、1.22亿元、2.05亿元、3.59亿元、7.10亿元、11.59亿元,6年间增长31倍。
营销的结果也确实喜人,妙可蓝多的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5.1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4.78亿元,市占率更是从2018年的3.9%增长到2021年的30.8%,成为奶酪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
其中,奶酪棒是公司奶酪业务的当家产品,成为妙可蓝多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妙可蓝多来自奶酪棒的营收从2018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20年14.7亿元,两年内翻了九倍。
华西证券在研报中判断,2022年第一季度,妙可蓝多的奶酪棒收入在8亿元上下,仍然保持快于整体奶酪业务板块的同比增长。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妙可蓝多的经销商数量进一步净新增327家至5690家。
虽然在奶酪市场上已经“会当凌绝顶”,但妙可蓝多深知“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近年来,妙可蓝多不断加大新品研发力度,持续推动产品升级。2021年,为了打赢奶酪市场的价格战,妙可蓝多推出了常温奶酪棒。常温奶酪棒不需要冷链运输,储存简单,可以铺到下沉市场,满足消费市场多种需求。
与此同时,妙可蓝多还持续进行产品创新研发及工艺改进,加大了新工厂的建设和设备引进力度,不断提升产能。2021年,公司全年奶酪总产能已达到78400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07.47%。
此外,妙可蓝多向蒙牛定增募集资金净额29.81亿元已经到账,募集资金将用于“上海特色奶酪智能化生产加工项目”“长春特色乳品综合加工基地项目”“吉林原制奶酪加工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据悉,募投项目全部建成后,妙可蓝多将形成上海、天津、吉林、长春4个城市5间工厂(其中上海有2间工厂)的产能布局,公司将进一步巩固产能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记者 张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