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资纾困式入主一年多,中金环境(300145.SZ)仍未走出困境。
2021年,中金环境实现的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亿元,同比增逾20%,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依旧亏损,亏损金额达7.79亿元。
2020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更是亏损19.60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导致中金环境连续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
中金环境的前身是南方泵业,通过外延式疯狂并购,公司大幅向环保领域转型。然而,高溢价并购给公司产业转型埋下了地雷。一度高达近30亿元的商誉在标的业绩变脸后频频减值。近2年,公司资产减值超过32亿元。
中金环境还面临着较大的财务压力。2021年,公司经营现金流与营业收入背离,回血减少,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飙升。期末,资产负债率达到72.68%。
频频资产减值致连续亏损
中金环境收到了监管问询函,对公司大幅资产减值给予了高度关注。
年报显示,2021年,中金环境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同比增长22.95%,净利润为亏损7.7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亏损7.94亿元。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二者背道而驰。这样的现象并非首次。
2020年中金环境实现的营业收入为42.18亿元,同比小幅增长3.04%。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19.60亿元、20.91亿元。
中金环境的前身南方泵业,2010年12月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经营业绩数据显示,从上市之前的2008年至上市之后的2017年,这1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持续增长,净利润从0.28亿元增长至5.91亿元,扣非净利润从0.12亿元增长至5.72亿元,二者累计约9倍、46倍。
在这期间,除了2009年营业收入出现小幅下降外,其余年度的营业收入均为快速增长。
不过, 从2018年开始,中金环境的经营业绩开始变脸。2018年至2020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63亿元、40.94亿元、42.18亿元,基本上属于止步不前。2018年、2019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4.30亿元、0.23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27.17%、94.67%,扣非净利润为4.24亿元、0.0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25.94%、97.93%。
中金环境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为何从2018年开始接连大幅下降?
2018年,资产减值损失0.98亿元,财务费用增加约0.4亿元。资产减值中就包括商誉、无形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
2019年,资产减值损失达4.26亿元,其中,商誉减值3.48亿元。这也是当年净利润同比大降的主要原因。
2020年,中金环境堪称是财务大洗澡,其资产减值损失达23.26亿元,其中,商誉减值18.80亿元。2021年,再次出现较大规模的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损失为10.60亿元,其中商誉减值5.07亿元、无形资产减值损失3.78亿元。
综上,2018年至2021年的四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合计达39.1亿元。
就是这些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公司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其中,2020年、2021年,受此影响合计亏损27.3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频频进行资产减值,中金环境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缩小。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资产为79.61亿元,较2018年底的98.83亿元减少19.22亿元。
今年一季度,中金环境的盈利能力尚未恢复。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45亿元,同比增长8.68%,净利润为0.55亿元、扣非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7.13%、-16.26%。
40亿转型并购后的“一堆鸡毛”
接连出现的资产减值,主要源于曾经的大规模并购。如今,中金环境体系内的这些公司似乎成为了“一堆鸡毛”。
中金环境的前身南方泵业主要从事不锈钢冲压焊接离心泵及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等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处于通用设备制造业领域。
2014年以后南方泵业寻求产业转型,途径是外延式并购,进入环保领域,并将公司更名为中金环境。
wind数据显示,2015年,中金环境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金山环保100%股权,交易作价17.94亿元。2016年分两步完成对中咨华宇100%股权的收购,交易作价为11.44亿元,这次收购采用现金支付。当年,公司还出资0.88亿元收购了绿馨水土80%股权。2017年、2018年,公司又相继收购了洛阳水利勘测100%股权、Tigerflow100%股权、华禹水利65%股权、金泰莱100%股权等。
其中,收购金泰莱是中金环境迄今为止单笔规模最大的交易,这次收购仍然采取现金交易,总价款高达18.50亿元。
2019年,公司曾筹划收购忻博力盛70%股权,不过,交易并未完成。
此外,对于金山环保,2015年,中金环境收购之后,2018年3月,又回售给其控股股东金山集团,交易价格为19.15亿元,相较收购价获利约1.212亿元。
综上,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18年,中金环境合计耗资约40亿元进行资产收购,大步向环保领域转型,构建了通用设备制造+环境治理的双轮驱动主业。
短短三年,高达40亿元收购,中金环境的激进之风凸显,但也因此埋下了重大隐患。基于频频高溢价并购,截至2018年底,公司账面商誉高达29.32亿元,涉及12家标的公司。其中,中咨华宇、金泰莱的商誉分别为9.72亿元、14.67亿元,合计为24.39亿元,占商誉总额的83.19%。
不过,到去年12月底,公司账面上的商誉仅剩下1.98亿元,其原因就是频频发生商誉减值。
交易所针对中金环境2021年度报告发出问询函,针对金泰莱,危废处置行业新建产能集中投产,危废处置能力不断上升以及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金泰莱与客户的议价能力削弱。交易所追问,金泰莱原实际控制人、董监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存在跨期确认收入的情形,收入确认是否合规,已采取或拟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无锡污泥项目与肥东污泥项目、洛阳水利及 TIGERFLOWYSTEMS,LLC、华禹水利等资产减值此前及现在计提是否合理。此外,公司对存货、在建工程、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合同资产、机器设备等计提的减值是否合理、充分等。
从中金环境披露的资金减值情况看,涉及此前收购的多家公司。据此可以判断,曾经的激进并购留下的是“一堆鸡毛”。
此外,频频大举收购导致中金环境财务风险加大。截至2021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达72.68%,2015年底,在实施大规模收购之前,其资产负债率为32.29%。对比发现,6年上升40.69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中金环境易主江苏无锡国资。与之对应的是,公司原实际控制人借此套现约15.96亿元。(记者 魏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