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布局柔性电子多年,弘信电子(300657.SZ)获得了本地国资支持。
11月14日晚间,弘信电子披露股东权益变动。公司控股股东弘信创业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厦门海翼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翼投资”)转让其持有的公司2930.46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交易价格为2.86亿元。交易完成后,海翼投资持有弘信电子6%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海翼投资的背后是厦门国资。此次引入厦门国资入股,弘信电子表示,通过本次混改公司的股东结构将得到优化,这也将有助于公司更加前瞻性地布局柔性电子前沿技术。
事实上,近年来伴随着5G换机潮、OLED柔性屏占比提升等市场机遇,弘信电子在调整产能和产线的同时,业绩遭遇阵痛。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续亏1.1亿元、1.4亿元。
不过,今年6月末,弘信电子完成对华扬电子的重组,随着华扬电子的并表以及厦门国资的入局,深耕柔性电子行业多年的弘信电子有望实现突围。
海翼投资折价受让6%股份
上市后首次转让所持股份,李强为弘信电子引入本地国资。
根据交易方案,弘信电子的控股股东弘信创业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海翼投资转让其持有的公司2930.46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股份,占截至目前公司总股本的6%,转让价格为9.75元/股,转让总价为2.86亿元。
交易完成后,海翼投资将持有弘信电子2930.46万股,持股比例6%,将成弘信电子第二大股东。而弘信创业对弘信电子的持股数量降低至8418.53万股,持股比例降为17.24%,依旧为公司控股股东,李强依旧为公司实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二级市场上,公告披露当日即11月14日收盘,弘信电子股价为11.79元/股,本次交易价格相较于市场价折价约17%。受上述消息影响,11月15日收盘,弘信电子报12.17元/股,当日上涨4.37%。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受让方的海翼投资背后是厦门国资。资料显示,海翼投资成立于2019年10月,是厦门海翼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而厦门海翼集团是厦门市国有企业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控股”)旗下公司,国贸控股则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第106位。
据海翼集团官网介绍,其形成了以高端制造业(含通用、专用设备制造及相关配套服务)为核心,金融服务(含融资租赁、财务公司、小额贷款等)为引擎,生产性服务业(含供应链运营、地产开发、制造业信息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开发与服务等)为展翼,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含智能制造产业园经营及相关配套服务)为支撑的四大业务板块。
其中,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厦工股份(600815.SH)是海翼集团高端制造业板块的成员企业。海翼投资则是海翼集团的金融服务板块子公司,2015年进行业务整合之后,海翼投资成为海翼集团金融(类金融)业务发展平台和投资平台。
对于本次引入海翼投资入股,弘信电子表示,本次海翼投资的参股,标志着公司在集团层面实现了与厦门市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柔性电子系厦门市十大未来产业之一,蕴含巨大的前景和机会,通过本次混改,公司的股东结构得到优化,资源整合能力也大大增强,有利于公司更加坚决地投入研发和技术升级,更加前瞻性地布局柔性电子前沿技术。
海翼投资方面也表示,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信息披露义务人不排除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增持或减持其在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的可能。
持续亏损重组落地或将突围
资料显示,成立于2003年的弘信电子是FPC(柔性印制电路板)行业老牌企业,2017年登陆创业板上市。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弘信电子业绩波动较大。上市首年,在非经常损益因素影响下,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0.96%、59.33%至14.77亿元、7228.32万元,但当期扣非净利润仅1515.1万元,同比减少56.99%。
此后随着手机全面屏时代来临,弘信电子调整业务结构,2018年和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49亿元、24.6亿元,同比增长52.21%、9.4%;净利润1.18亿元、1.8亿元,同比增长63.17%、52.94%;扣非净利润也分别达到了6049.49万元、1.07亿元,同比增长299.28%、77.14%,连续两年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但好景不长,2020年和2021年,弘信电子业绩再次回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39亿元、31.95亿元,净利润8944.94万元、-2.64亿元,扣非净利润则连亏两年,分别为-3448.12万元、-3.01亿元。
对于2021年度的亏损,弘信电子解释称,主要是公司将消费电子产能及订单持续转移至荆门工厂,主力工厂翔海厂进一步改造为新能源专业工厂。产能转移及产线改造期间,翔海厂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受疫情影响订单量不及江西鹰潭厂,订单转移及新客户导入速度均低于预期,江西鹰潭厂产生大额亏损。此外,随着OLED屏幕在智能手机应用中渗透率逐渐提升,传统的背光模组逐渐被替代,公司背光工厂也出现亏损。
而今年前三季度,弘信电子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减少5.61%;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亏损1.1亿元、1.4亿元,同比减亏37.5%、29.8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弘信电子完成对华扬电子的重组,作价3.9亿元取得后者100%股权。上半年,华扬电子影响弘信电子净利润金额为299.48万元。由于手机业务依旧占弘信电子整体收入的比重较大,下游消费电子市场的波动对于弘信电子的业绩影响也较高。
不过,随着华扬电子顺利并表,对于弘信电子全年的业绩将起到推动作用。此前,华扬电子原股东方承诺,2021年至2024年华扬电子扣非归母净利润将累计不低于1.64亿元。(记者蔡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